工作动态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锦旗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1-15 10:17:23



 \\

    

2018年6月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收到了一份远道而来的特殊礼物——一面用快递寄来的锦旗。展开这面精心包裹的锦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八个大字“为民服务 尽心尽责”,题款为“衷心感谢中国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全体同志”,落款为“王叔宽(王图麟)之女王秀兰(77岁)贵州贵阳赠,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在半个月前,我馆利用处接待科接到了一个来自贵州省图书馆的查档电话,请求我们协助一位老人查找她父亲王叔宽的档案资料。经初步检索后,负责查询的工作人员告知对方我馆馆藏档案中可能藏有部分王叔宽的个人档案,可以代为查找。按照一般的查档流程,查档者只需将身份证复印件邮寄或者传真过来,我们便可以将所查资料通过快递邮寄给对方,方便快捷,同时也省却了查档者来回奔波之苦。

可是就在这次个人查证工作即将完成时,我们却在阅卷大厅见到了王秀兰老人。原来,在得知我馆可能藏有父亲的档案后,王秀兰激动异常,一定要亲自来馆查档。通过查档登记和耐心询问,我们得知她父亲王叔宽在她出生之前就已因病去世,家里也没有保留下任何关于他的照片。因此七十多年来,她都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样子,这也成为她心中最大的遗憾。为了让王秀兰不致遗憾终生,我们的工作人员反复向她征询相关信息,不放过任何线索,在馆藏档案中进行了全面的检索。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她父亲的另一个名字王图麟,我们找到了一张他拍摄于1933年的个人照片,同时也查到了他的部分履历情况:王叔宽,又名王图麟,1896年生于贵州省修文县,早年就读于贵州省立模范中学……第二天,当我们把一张写着“王图麟”和“贵州修文”字样的人像照片复制件交到王秀兰手中时,她激动得不能自已,泪流满面,不停地用贵州方言说道“是我父亲,是我父亲……谢谢你们,谢谢……”,高兴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这是我馆坚持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中常见的情景。多年来,我馆秉持服务民生的宗旨,长期向公众开放馆藏民国档案的查证和阅览。随着档案数字化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阅览的电子档案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已有87个全宗(专题),26万多个案卷对外开放,为社会各界来馆查阅民国档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方便查档者寻根,我馆还开通了个人查证的特色服务。经过对馆藏档案的筛选和整理,陆续建成《民国公务人员档案数据库》和《抗日阵亡将士名录数据库》,以此为依托开展的个人查证服务为一个又一个家庭找到了先人的档案资料,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很多抗战阵亡将士和国民政府公务人员的后辈,通过来馆、来电、来函的方式寻求查档帮助。他们所要查询的人,有在抗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有至今下落不明、杳无音讯的军人;也有曾经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过公职的工作人员。面对这些不同的查档需求,我馆工作人员均能认真做好相关记录,根据不同情况为查档者提供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找到所需档案。

其中也不乏像王秀兰老人那样令人动容的查档事例,譬如:我们曾经接待过一名叫做田华根的查档者,他打小就常听曾祖母说起祖父抗战殉国的事迹。他的祖父田清顺自1937年起参加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战事紧急,妻子因病去世也未能来得及回家一趟,1939年春在湖北和日军作战时不幸以身殉国,牺牲时任上尉军衔。田华根告诉我们,当时家里面也收到过国民政府的抚恤文书和抚恤金,只是都未能保留下来,而他则从未见过。因此,当他在查档大厅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含有祖父姓名的抚恤档案时,顿时泪如雨下,久久不能平静。

此前,抗日名将陈明仁将军的后人陈湘生也给我们寄来了感谢信。信中写到“近两年来,多次到贵处查找祖父陈明仁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战斗要报和战斗详报,均受到热情接待,使我们取得了十分珍贵的、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借此更深刻地了解了祖父的抗日战争战斗经历。继去年巡游祖父在滇西的抗日战场之后,上个月我们沿着祖父的战斗足迹,又巡游了九江、湘潭、衡山、柳州、昆仑关、武鸣、黔西、叙永等地。每到一处,均考查了当年的旧战场和文物遗址,如:九江战役、南岳会议、桂南会战、川南整军。还与文史部门的专家学者交流,充实了当地的抗日战争文史资料,解开了当地困惑多年的历史谜团。这些成果,一是得益于祖父的战时日记,二是得益于在贵馆取得的历史资料。”

在为数众多的查档者中,有时也会遇到前来查找自己档案的特殊情况。他们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有的则在机关单位或企业工厂中任过职,时至今日,都已是耄耋老人了。这其中,就有年逾百岁的抗战老兵蒋润苑和91岁的飞机修理机械士钟大寿。

蒋润苑老人今年已过101周岁,1936年-1948年期间,他在东北军53军中历任通讯员、排长、连长和少校参谋等职,参加过抗战期间的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数次重大战役,还曾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和桂林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钟大寿老人则曾于抗战期间考入空军航空委员会第四飞机修理厂,在完成飞机学、发动机学和材料学等多种专业课程学习后,成为一名飞机修理机械士。此时正值对日作战最后两年,大量美国援华战斗机需要修理和维护,他也因此参与修理了大批在抗日战场上服役的美产P-40、P-51战斗机,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两位老人都没有保留下任何他们在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一直引以为憾。这次委托子女前来我馆查档,也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当时的档案资料,弥补长久以来的遗憾。最终,根据委托人提供的详细信息,我馆工作人员努力查证,为蒋润苑老人找到了一份含有他本人军装照片的珍贵档案,为钟大寿老人找到了部分成都第四飞机修理厂的档案资料,使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家人深感满意。

以上为民服务事例,只是我处接待利用工作中的日常,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那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锦旗和感谢信,只会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它会时刻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充分挖掘史料价值,更好地发挥民国档案在服务民生方面的独特作用。(文/熊杰)

上一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召开“七一表彰”党员大会
下一篇:武汉大学学生来馆实习活动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民国档案》苏ICP备05010140号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  邮政编码:210016